欢迎访问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!

  • 公众号
  • 服务号
  • 互联网医院

健康教育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指南 > 健康教育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

01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?
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:发热伴,英文缩写SFTS是我国于2009年首先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,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,起病急,重症患者病死率高。本病要经蜱叮咬传播,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血液、血性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传播,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。

02蜱虫简介

蜱虫,民间又称为壁虱、扁虱、草爬子、犬豆子、八脚子等。虫孵化后,按发育阶段分为幼虫、若虫及成虫,三个阶段均需吸血才能存活,通常寄生在鼠类、家畜等体表。未吸血时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,长卵圆形,背腹扁平,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,生活在草丛、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。

  蜱虫虫不会飞,一般通过合适时机迅速攀爬到人或动物皮肤表面,或者从树上掉落到人的身上。

蜱虫通常附着在一个较隐蔽的地方,缓慢地吸血,还会分泌少量具有麻醉性质的唾液,使动物和人不易察觉。户外遛狗、露营、园艺、采茶、耕种或打猎时,人畜可能会被蜱“亲密接触”,而附着在体表皮肤较薄、不易被搔动的部位(例如狗的耳朵、羊背上等),吸饱血后的蜱变成圆滚滚,犹如黄豆粒甚至更大。

03人是如何被感染的呢?

蜱叮咬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。长角血蜱为我市的主要传播媒介,通常人被带毒的蜱虫叮咬而感染。无有效防护条件下,可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、血性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导致感染发病。

04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?

潜伏期一般为1-2周,急性起病,临床症状为发热,体温多在38℃以上,常伴有乏力、肌肉酸痛、头痛,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(恶心、呕吐、腹泻)。常见单侧腹股沟或颈部、腋窝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。

05如何预防发热伴?

1) 流行季节减少非必要户外活动。应当尽量避免在流行区域的草地、灌木丛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等接触,降低蜱虫叮咬风险。

2)做好个人防护。在蜱虫活跃季节(4-10),前往山区、丘陵等野外地区时,穿长袖衣服;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;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;不要穿凉鞋。

3)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,如避蚊胺(DEET,一般不推荐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)可维持数小时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,如氯菊酯、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。

4)户外游玩、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个人衣物,并检查有无叮咬,特别注意腋窝、耳后、头皮、肚脐内侧、膝盖后侧、腰部、腿根部等身体部位有无蜱虫叮咬。

5)在护理发热伴病人时,要戴口罩、手套等,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、体液或分泌物,如果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。

06若被叮咬,该怎么办?

1)一旦发现蜱叮咬皮肤,应尽快将蜱取出,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,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,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。可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,再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,以稳定、均匀的力向上拉动,不要扭曲或猛拉蜱,以免导致蜱的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。

2)取出蜱虫后,可用碘酒或酒精进行局部消毒,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2周,如出现发热、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并告诉医生最近的蜱叮咬史、叮咬时间、可能叮咬的地点等。

特别提醒:

外出旅行或野外作业归来,应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,一旦出现发热、乏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,应及早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相关野外活动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