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!

  • 公众号
  • 服务号
  • 互联网医院

健康指南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指南 > 健康指南
体重管理 守护健康

研究显示,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4.8%14.1%。体重管理早已不是“身材焦虑”,而是关系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疾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。

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”和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之际,六合疾控呼吁大家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的意义,掌握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,让健康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

一、正确认知,重在预防

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,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。

对于成人,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、高血压和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
对于儿童,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,对行为、认知及智力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。消瘦与生长迟缓、免疫功能下降、内分泌失调、骨量下降等相关,同样危害身体健康。

二、终生管理,持之以恒

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。全人都应把保持健康体重作为目标,并贯穿孕前期、孕期、婴幼儿期、儿童青少年期、成年期、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。

三、主动监测,合理评估

定期监测体重、腰围等变化和评估体重状况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体重指数BMI=体重(kg)÷身高2(m2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,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.524.0之间

腰围的测量(站立状态,呼气末测量肚脐上2cm处)对于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体型管理也很重要,成年人男性腰围90cm、女性腰围≥85cm为中心型肥胖。

四、平衡膳食,总量控制

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。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,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长期坚持,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。

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,应降低每餐的能量摄入,少吃高能量食物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;规律饮食、控制进食速度、避免暴饮暴食等。

对于体重过轻者,首先应排除疾病原因,并根据目前的健康状况、膳食和运动情况,逐渐增加能量摄入至相应的推荐水平或稍高于推荐水平。

五、动则有益,贵在坚持

长期坚持科学运动,有利于体重的保持和体成分的改善。

老年人应重视运动安全,科学评估,量力而行。

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。

六、良好睡眠,积极心态

睡眠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。

不同年龄阶段建议睡眠时长有所不同,应当参照相关标准保持良好睡眠。

0-3月龄婴儿:13-18小时

4-11月龄婴儿:12-16小时

1-2岁幼儿:11-14小时

学龄前儿童:10-13小时

中小学生:8-10小时

成年人:7-8小时

老年人:6-7小时

体重还与人的心理状态相关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。

七、目标合理,科学减重

超重和肥胖者减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脂肪组织的重量,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,速度不宜过快。一般可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.5公斤的速度,在3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%10%,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,科学控制体重。

八、共同行动,全家健康

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个人应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习惯,主动学习健康体重知识,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做好体重管理。提倡全家共同行动,保持健康体重,筑牢健康防线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六合疾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