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!

  • 公众号
  • 服务号
  • 互联网医院

健康指南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指南 > 健康指南
守护“舌尖安全”,共享健康生活

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“尚德守法  共享食安”。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,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更需全社会以诚信为基、以节俭为则,共同筑牢饮食安全防线,共享 “舌尖上的安心”。

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(包括生物性病原体)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。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,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、肠道传染病、人畜共患传染病、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。通俗地讲就是“吃”出来的病,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全世界每年约发生6亿例食源性疾病。守住健康,需从源头把控:

1.保持清洁:

 饭前便后、处理食物前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。厨具、餐具和案板,特别是处理生鲜食材的,要彻底清洗并定期消毒。

2.生熟分开:

 这是预防交叉污染的黄金法则。家里的刀具、砧板、器皿都应区分“生食专用”和“熟食专用”,避免生肉、海鲜的汁液污染直接入口的食物。

3.烧熟煮透:

尤其是肉、禽、蛋和海产品,必须彻底加热,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℃以上,才能有效杀灭致病性微生物。

4.安全温度:

熟食和易腐败的食品应及时冷藏(最好在5℃以下)。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要超过2小时。食物存放要做到“时限明确,不留隔夜忧”。

5.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: 

选择新鲜、无变质的食材,不喝生水,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或削皮。

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,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重点关注健康饮食,引导您的餐桌向更营养、更科学的方向升级。

减油、增豆、加奶

减油——为血管“减负”: 减少烹调用油,告别油炸、油煎的烹饪习惯,多采用蒸、煮、快炒、凉拌等方式。同时,警惕隐藏在西点、饼干、沙拉酱等加工食品中的“隐形油脂”。

增豆——汲取植物精华: 大豆及其制品(如豆腐、豆浆、豆干)是优质植物蛋白、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宝库。每天摄入相当于2535克大豆的豆制品,有助于降低慢性病风险。

加奶——强健骨骼基石: 奶类是膳食钙的最佳来源。建议每天摄入300-500毫升的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(如酸奶、奶酪)。乳糖不耐受的朋友可以选择酸奶、舒化奶或奶酪。

增加“三样”消费,丰富膳食彩虹

增加蔬菜水果: 努力实现“餐餐有蔬菜,天天有水果”。不同颜色的蔬果富含不同的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,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(深色蔬菜占一半)和200350克新鲜水果

拥抱全谷粗粮: 用糙米、燕麦、藜麦、玉米等全谷物和杂豆部分替代精白米面。它们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、稳定血糖,是肠道健康的“清道夫”。

优选水产: 鱼、虾、贝类等水产富含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较低,特别是含有对心脑血管有益的Omega-3不饱和脂肪酸(如DHAEPA)。建议每周至少食用两次水产品。

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,不是一个口号,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生活态度。从今天做起,从下一餐做起,积极践行 “减油、增豆、加奶” ,主动 “增加蔬菜水果、粗粮和水产消费” 。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守护好家人“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”,携手迈向一个更富活力、更加美好的未来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六合疾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