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!

  • 公众号
  • 服务号
  • 互联网医院

健康指南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指南 > 健康指南
秋季出行防蜱指南,露营徒步必备!

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露营、徒步仍是绝佳选择。但亲近自然时,千万别忽略 隐形刺客”—— 蜱虫!被它叮咬可能引发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简称 发热伴)。这份超全防蜱指南,帮你出行避开风险,健康尽兴~

一、认识“草丛吸血鬼”—蜱虫

1.外形特点

蜱虫体型小巧,仅芝麻大小,体色呈棕褐色或灰黑色,身体扁平如小盾牌。但一旦吸附皮肤吸血,体型能膨胀至蚕豆大小,反差极大!

2.生活习性

它们常潜伏在草丛、灌木丛、树林边缘,伺机“伏击”路过的动物(猫、犬、羊等)或人类。划重点:蜱虫不会飞也不会跳,全靠“守株待兔”,所以路过草丛时记得提高警惕!

二、蜱虫传播的疾病:“发热伴”

   1.如何识别症状?

被叮咬后 1-2 周内,若出现以下情况,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:

突然发烧

肌肉酸痛

牙龈出血

皮肤出现小瘀斑

2.别与普通感冒混淆!

区别:该病发热持续时间长,还可能伴随出血症状,病死率高达 30%。若误当作感冒治疗,极易延误病情!

3.高危人群需警惕

中老年人、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感染后,症状可能更严重。这类人群务必提前做好防护,被叮咬后出现不适需立即就医。

重要提示:被蜱叮咬后若出现发烧症状,就医时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蜱叮咬史!

三、防蜱五招攻略:教你“虫”口脱险

第1招:穿衣 “全副武装”

首选浅色长袖长裤(方便及时发现蜱虫)

扎紧裤脚、袖口,避免皮肤裸露

不穿凉鞋、拖鞋,建议选择高帮鞋

2招:驱虫喷雾 “贴身护体”

裸露皮肤:喷洒含避蚊胺(DEET) 或派卡瑞丁的驱避剂

衣物 / 帐篷:喷洒含氯菊酯的驱虫剂,增强防护效果

3招:选对出游路线,避开高危区域

1.山林徒步

尽量走路线中间,远离路边灌木丛和杂草

休息时选择空旷、无杂草区域,不直接坐草地

 2.郊野露营

扎帐篷前清理周边杂草,拉紧帐篷门

露营装备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地上,收纳前仔细检查

3.公园野餐

选择铺有草坪垫或水泥地的区域

不随意躺卧在野生草地上,看顾好孩子,避免其钻草丛、躺草地

4招:被叮咬后科学处理

错误做法:不要硬拔!不要拍打!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引发感染。

正确操作

1. 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,精准夹住蜱虫头部

2. 垂直、缓慢地将其拔出

3. 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

4. 保留蜱虫尸体(便于医生诊断)

5. 若后续出现发热、皮疹等不适,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

图片1.png

蜱虫虽小,危害极大,做好防护就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!无论是郊野赏秋还是山林徒步,记得收好这份攻略,转发给家人朋友,一起远离 “蜱” 烦恼!

每次出发都是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,愿大家总能乘兴而行,在沿途的风景里收获满心欢喜,更能尽兴而归,平安健康常伴旅途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南京市疾控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