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!
网站首页
医院概况
新闻中心
科室介绍
党建文化
医院服务
医疗护理
教学科研
健康指南
互动平台
人力资源
视频点播
科室介绍:
当“急危重症”突然叩门,当生命悬于一线,在六合及周边地区,有这样一支队伍总能让患者家属吃下“定心丸”, 它就是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,一群用专业与坚守对抗死神的“生命卫士”。
从2003年组建至今,这支南京基层医院中最早的重症医学专科,已走过20余载春秋。以“与死神赛跑、为生命护航”为使命,它不仅在2009年获评 “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”,如今更是江苏省重症专科联盟理事单位,年均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600余人,默默守护着区域70万群众的生命健康。
羊水栓塞合并DIC的产妇转危为安、重症霍乱引发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重获新生、突发群体伤害事件中批量伤员得到及时救治、新冠疫情时逆行驰援武汉……20年来,每一次“从鬼门关抢人”的胜利,都让它成为六合地区危重症救治的“压舱石”。
精锐之师:每一位,都是“生死战场”的实力派
能在“生命禁区”闯关,靠的是一支“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”的硬核团队。
六合区人民医院 ICU 现有 8 名专科医生、35 名护士,构建起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:高级职称4人、中级职称22人,2名硕士+3名硕士在读人员为团队注入“科研+临床”双动力。更关键的是:
所有医生均通过国家级重症医学专科资质考核,多名医护曾赴上级医院进修深造;
手握机械通气、血液净化、重症超声等“专项证书”,8名护士更是取得危重症专科护士认证,多人在省市级专业委员会任职;
近年完成市级课题2项、区级课题3项,发表SCI论文2篇、核心期刊10余篇,用科研成果为临床救治“加码”。
硬核保障:从空间到设备,全为 “生命续航”
危重症救治,“硬实力”是底气。科室在空间布局、设备配置、流程衔接上全方位发力,让每一次抢救都更有把握。
「床位:科学布局,守护每一份安心」
核定床位18张、实际开放21张,每张床位都配备独立生命支持单元(专用电源、负压吸引、压缩空气接口),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需求。通透式病房设计更显贴心:既方便医护实时观察病情变化,又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,整洁安静的环境,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治疗与康复氛围。
「设备:千余万元 “顶配”,覆盖全流程救治」
总资产超千万元的国际先进设备,从监测到生命支持,全程为生命 “托底”:
监测“火眼金睛”:中央+床边监护仪实时追踪心率、血压、血氧;床旁超声快速评估心肺功能;血气分析仪2分钟出报告,为呼吸衰竭患者精准指导;无创脑功能监测仪守护颅脑损伤患者。
生命支持“强后盾”:22 台呼吸机(有创/无创全覆盖,可开展俯卧位通气、肺保护性通气)、3 台血液净化仪(清除体内毒素)、1台PiCCO仪(精准指导休克治疗),还有纤维支气管镜、除颤仪、亚低温治疗仪……每一台设备,都是关键时刻的“救命利器”。
「流程:10 分钟响应,抢出“生命时间”」
与急诊科、手术室打通 “绿色通道”,实现危重症患者从入院抢救、检查诊断到治疗监护的全流程闭环管理。针对重症颅脑损伤、急性心梗、重症肺炎等急症,团队平均响应时间不足10分钟。快速评估、精准干预,每一秒都在为生命“抢机会”。
严苛防控:院感率<0.5%,给安全上“双保险”
危重症患者免疫力较弱,院感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。科室严格遵循国家重症医学科建设标准,把“安全 刻进每一个细节:
执行“一人一消”清洁消毒制度,病房空气每日定时净化,医疗废物分类规范处理;
医护人员严格落实手卫生、无菌操作规范,完善的院感防控流程层层把关;
近年院感发生率始终控制在0.5% 以下,为患者筑牢坚不可摧的“安全防护墙”。
17 项核心技术:覆盖危重症救治全场景
从紧急抢救到持续监护,从器官支持到营养保障,科室常规开展17项核心诊疗技术,每一项都瞄准“救命”:
心肺复苏术、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、机械通气(含俯卧位通气)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、深静脉/动脉置管、血流动力学监测、持续血液净化、床旁超声监测、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、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……
专业的技术储备,让团队面对各类危重症时,总能从容应对。
20 载春秋,六合区人民医院ICU的医护人员,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,却有24小时在岗的坚守;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,却有与死神赛跑的勇气。他们始终站在生命救治的“最前线”,用专业与温暖,守护着六合及周边70万群众的健康。
这,就是值得信赖的“生命最后防线”。
科室专家:
金守兵
主任医师
鼓楼专家: